big5.wallcoo.com_精彩創意: 圖像藝術設計桌布  - 創意電腦設計合成桌布 16_Digital_composite_photo_art_3011.jpg 

調整看事物的焦距

人類心理的「阿斯伯內多效應」

在盛噶仁波切所寫的【我就是這樣的活佛】書中,有一則我很感動的故事,我也常常在演講時引用,這個故事可以對人間的愛恨糾葛找到一個讓自己自由的窗口。

故事是古代有位書生,他和未婚妻本來約好在某年某月某日結婚,到了那一天,未婚妻卻嫁給了別人,這位書生遭此打擊,從此一病不起。家人尋遍名醫仙丹都藥石罔治,眼看書生就要奄奄一息,這時,路過一位四海雲遊的僧人,得知事情脈絡,就有心點化他。

僧人到了書生床前,從懷裡摸出一面鏡子叫他看。書生勉強的從鏡子中看到了茫茫大海,有位遇害的女子一絲不掛的躺在海灘上,潮水正不時的拍打她的身軀。

這時路過一個人,朝屍體看了一眼,搖搖頭,嘆著一口氣離開;又路過一人,看到這裸身女子遭此意外,心中頗有感傷,便將自己的衣服脫下,蓋在女子的身體上,然後幽幽的走開;鏡中又出現了第三人,看此慘狀,就在岸邊主動的挖了一個坑,小心翼翼的把女子給掩埋了,讓她不再暴露在眾人之前。

瞬間,鏡中的場景從沙灘切換到紅纙帳房,書生看到自己的未婚妻在洞房花燭間被她丈夫掀起蓋頭,紅燭搖曳的身影讓書生頗為不解。

僧人解釋:那具海灘上的女屍,就是你未婚妻的前世,而你是當時第二個路過的人,曾給她蓋過一件衣服,所以她今生與你相戀,只為還你一個情,但是她最終要報答一生一世的人,還是那個最後把她埋葬、讓她能夠入土為安的人,而那人就是她現在的丈夫。

聽完,書生大悟,馬上從床上坐起,心中不再有遺憾,而病也不藥而癒了。

書生之所以抑鬱成疾、走不出去,最主要的關鍵是自己陷入其中無法自拔,而僧人透過鏡子的示現,讓書生從旁觀看,這時因為將自己抽離出來,我們反而更客觀,對許多人事物都有了不同的見解。人生如果是一齣戲的話,我們都是劇中人,當我們有機會坐在台下,看著自己的痛苦與掙扎、看著自己的無知,我相信我們會對「自己」有不同的判斷與期許。

就像我們去欣賞一幅油畫時,如果你就站在畫的近處,恐怕很難體會出油畫的境界,若是站在適當的距離,你才能領略畫者的構圖以及色彩的層次,而油畫逼真的效果也才會被突顯出來。你會為畫者的功力讚佩不已,這種離開畫面較遠、圖像反而看得更清晰的景像,在心理學又叫做「阿斯伯內多效應」,這個效應由阿斯伯內多所提出,所以以他的名字命名,這種效應不只適用在繪畫,也適用於我們對人事物的觀察與了解上,就像成語所說的「當局者迷,旁觀者清」。

我在談決策創新時,也曾在課堂上問學員一個問題:如果你在池塘邊釣魚,釣了三個小時,仍然沒有一條魚上釣,這時你會做什麼改變來增加自己釣到魚的機會?不論你會不會釣魚,大家立即腦力激盪的找出好多答案,其中「換餌」是最迅速、也是最普遍的答案,其實光餌就有分不同的類型、成份、甚至挖蚯蚓或是撒一些誘餌吸引魚群靠近等等不同的答案。後來的答案也很制式,像是換線,線又有分子線、母線,與線有關的還包括鉛錘、鈎子、浮標,也許這些都已嚐試改變了,但還是釣不到魚怎麼辦?有些經驗較豐富的學員會回答換魚竿、換釣點,甚至換方式改用電魚的方法。最後,「換人」的答案一出口,就得到了眾家的笑聲,而我也一直在等候這個答案,它幾乎都是最後才會出現的。

理由是,我們很習慣換我們眼睛看得到的東西,卻不習慣換眼睛看不到的東西。人們最容易犯「我執」的盲點,以為什麼事都要靠自己解決,當真的釣不到魚時,何不換自己呢?就像我們在組織裡也很會換人,只是換的是別人,而不是自己。

當我們還到煩惱或問題時,可以將它大大的寫在紙上,然後放在桌上,試著與問題保持一些距離,你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想事情;或者也可以問自己,如果我不是當事人的話,我會怎麼做決定?如果我是一位旁觀者,我會對當事人有何建議?如果我沒有決策權,也不必擔責任,那麼我的決策又會有何不同?

記得有一次看風潮唱片總經理楊錦聰表演「蘇菲旋轉」,他說剛開始轉一圈時就會跌倒,後來甚至會嘔吐,但是一些不斷嚐試練習的人,卻可以旋轉好幾個小時,而且旋轉得如此輕鬆自在,甚至這也是一種靜心的過程,透過練習,我們可以將自己抽離,離開了自己的軀體,我們看到自己在旋轉,承載歲月所累積下來的快樂的、幽暗的情緒,我相信那是種探索深層自我的過程,我們可以重新學習擁抱自己與寬容別人,因為我們對待人事物的焦距不同了。

就像數位相機都有變焦的功能,每一張照片都有最適合的焦距,遠或近都有不同的景緻,也都會傳達出不同的訊息,試著偶爾在思慮時當一個旁觀者,一旦自己沒有利害關係時,思想更能放得開,格局也會因此擴大,我們就能從迷茫執著中找到一條新的出路,看到新的風景。

Action is Power:

1.如果你在事件涉入程度越深,你越有可能在決策上受此效應影響。

2.有私心就無法全心觀察事物,所以要盡力做到心無雜念。

3.避免戴上有色眼鏡來看待事物,尤其是私心或偏見。

4.學習用其他相關者的角度來思考事情。

5.人生許多的煩惱,都是把「我」看得太重,所以「毋意,毋必,毋故,毋我」是現代人修行的方法。

6.冷靜下的思慮,將會容易看到問題的本質。

7.把玩一下相機的焦距,調動一下,看看裡面的世界會不會有所不同。

(調整看事物的焦距  文章來源:郭騰尹的幸福天空)

(Elvis摘取於網路分享文章)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Elvis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